筆筒是文房用具之一。為筒狀盛筆的器皿,多為直口,直壁,口底相若,造型相對簡單,沒有大的變化。筆筒產生的年代已不可考,三國吳陸璣《毛詩草木鳥獸蟲魚疏螟蛉有子》:“取桑蟲負之于木空中,或書簡筆筒中,七日而化”。其所說筆筒是否為今日筆筒,不得而知。從目前傳世品來看多為明代中晚期之物,墓葬出土之物,亦不見有宋元筆筒。明屠隆《文具雅編》:“湘竹為之,以紫檀烏木棱口鑲座為雅,余不入品”。明文震亨《長物志》:“筆筒,湘竹,栟櫚者佳”。故有筆筒為晚明之物一說,但查宋無名氏《致虛雜俎》:“羲之有巧石筆架,名‘扈’;獻之有斑竹筆筒,名‘裘鐘’皆世無其匹”。似乎筆筒的年代應起碼推至宋代。由于此系文化史范疇,故這里不加以論述。
瓷質筆筒應該產生于宋代:故宮博物院陶瓷鑒定專家馮先銘先生在【中國古陶瓷圖典】中說“筆筒,文房用具,插放毛筆之用,始見于宋,流行于清,器型似筒狀。宋代筆筒口徑較小,傳世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