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征】白芽奇蘭茶外形緊結(jié)勻整,色澤翠綠油潤,香氣清高持久,蘭花香味濃郁,滋味醇厚,鮮爽回甘,湯色杏黃清澈明亮,葉底肥軟。白芽奇蘭茶干嗅能聞到幽香,沖泡后蘭花香更為突出,這就是白芽奇蘭的特點。 【工藝】白芽奇蘭茶采制十分考究,工藝精湛。白芽奇蘭茶工藝流程包括涼青、曬青、搖青、殺青、揉捻、初烘、初包揉、復(fù)烘、復(fù)包揉、足干?!疚锢沓煞帧堪籽科嫣m茶多酚類含量15.7%,咖啡堿2.8%,兒茶素總量11.78%,氨基酸0.8%。白芽奇蘭茶多酚類和咖啡堿含量高于安溪鐵鐵觀音。同時,白芽奇蘭茶還含有多種維生素和稀有元素?!緶Y源】白芽奇蘭茶屬適制烏龍茶的高香品種。歷來以其獨特的蘭花幽香之氣,鮮爽秀美之質(zhì),醇厚回甘之味,清澈杏黃之湯,而倍受人們喜愛,白芽奇蘭茶暢銷閩、粵等省,遠(yuǎn)銷港、澳、臺及東南亞等地僑區(qū)。 作者:著名作家、《廈門晚報》編輯、 專欄作家-蕭春雷 前些年我曾路過漳州平和縣,但了解極少,只知道當(dāng)?shù)爻霎a(chǎn)蜜柚、土樓和林語堂。國慶期間,黃靜芬組織讀書沙龍的朋友去平和,于是又知道平和產(chǎn)白芽奇蘭。 按慣例,我們出行都是AA制,完全民間性質(zhì)。但因為隊伍里有高和、黃靜芬、黃紹堅、李秋沅、西流、詹朝霞等作家,靜芬的老朋友黃榮才 平和縣新聞中心副主任、林語堂文學(xué)館館長 把我們當(dāng)成了作家團看待,一路辛苦陪同??赐赙婒v武榜眼府、坂仔林語堂故居和一個農(nóng)民休閑公園,回到縣城已是傍晚。黃榮才說,要請我們?nèi)ヌ齑疾桊^喝白芽奇蘭。 白芽奇蘭屬于烏龍茶,但茶葉深褐色,外形緊實,發(fā)酵程度比鐵觀音更高,有點像巖茶。茶藝小姐首先為我們泡炭焙奇蘭,一巡便有十幾只小杯,兩三泡的茶湯都混合在一起了。白瓷杯里湯色金黃,很釅,入口感覺到一股干爽的焦香,略微帶些苦,但不久就口舌生津,回甘悠長。我拿過碗蓋來聞,清淡的蘭花香。第二道泡的是叁葉奇蘭,湯色更亮,口感也更醇和沉靜,沒有炭焙齊蘭的沖勁。 我從前喝綠茶和巖茶,后來改喝鐵觀音。在我看來,巖茶的好處是回甘,可惜香氣不足;鐵觀音的好處是濃香,可惜全無回甘。白芽奇蘭倒是具備了二者的優(yōu)點,既有清香,又有回甘,甚至入口還微微苦澀。我覺得茶一定得有點苦味,先苦后甘,像豐富而圓滿的人生。我們的味覺空間必須足夠?qū)掗?,才能容納蕩氣回腸的經(jīng)驗。 最后一道是柚香奇蘭。才開始洗茶燙杯,滿室就漂浮起濃烈的柚花香味。我問柚花很香嗎?黃榮才說,很香!每年柚花開的時候,平和整個縣城都沉浸在濃濃的柚香里。但我不喜歡這么濃重的花香,仿佛厚膩的脂粉。我說它讓我想起茉莉花茶,香得很張揚,很囂張。 高和被跟了一天的縣電視臺記者纏住,發(fā)表喝茶感言: 白芽奇蘭很好。我覺得你們的宣傳還要再努力!這么好的茶,我們以前都不知道。 經(jīng)常對著電視鏡頭講話,人的覺悟會提高,但高和提高得特別快,離開茶樓后,他嚴(yán)肅地糾正我: 你不能說香味囂張,囂張有貶義。說張揚就對了。 我?guī)Я诵┵Y料回來。據(jù)介紹,清乾隆年間平和大芹山下的崎嶺鄉(xiāng)彭溪 水井 邊長出一株茶樹,新芽呈白綠色,采其鮮葉制烏龍茶,具有奇特的蘭花香味,因此稱 白芽奇蘭 。我手邊正好有清道光十三年編修的《平和縣志》,翻到 物產(chǎn)志 茶 條目,只看到簡單的一句: 出大峰山者良。 大峰山就是靈通山,在平和縣西南的大溪鎮(zhèn)附近。白芽奇蘭的發(fā)源地在縣西部的崎嶺鄉(xiāng)彭溪村。兩地相距挺遠(yuǎn),中間還隔著海拔1545米的全縣最高峰大芹山。顯然,在清道光年間,平和最有名的茶葉并非白芽奇蘭,也不在今日白芽奇蘭的主產(chǎn)區(qū)崎嶺鄉(xiāng)和九峰鎮(zhèn)。 我覺得奇怪,到處翻檢資料,終于弄明白了白芽奇蘭的底細(xì)。最權(quán)威的記載莫過于1996年溫天海、張漢榮、楊國民、何錦能、林廣福聯(lián)名撰寫的《白芽奇蘭選育初報》(《福建茶葉》1996年第3期),5位作者分別來自平和縣農(nóng)業(yè)局和崎嶺彭溪茶場。文章開篇說: 白芽奇蘭,系平和縣農(nóng)業(yè)局茶葉指導(dǎo)站溫天海和崎嶺鄉(xiāng)彭溪茶場何錦能,也就是平和縣陽山茶廠廠長等科技人員從茶樹地方群體品種中單株選育而成的無性系新品種。 該文敘述事情的經(jīng)過:1981年秋,彭溪村民何錦能在其祖地彭溪坑岸邊菜園,發(fā)現(xiàn)13株有性后代茶叢中,有一株老樹特別強健(樹高1.7-1.8米,樹圍約2.5-3米),新梢芽尖有明顯的白毫,小量試制后覺得品質(zhì)優(yōu)良。因為芽尖有白毫,葉張與 竹葉奇蘭 (一種原產(chǎn)安溪的烏龍茶)相似,茶香如蘭,遂取名 白芽奇蘭 。何錦能于是留穗扦插育苗,自己種一些,也分送或賣給其他村民種植。1986年8月,縣茶葉站派科技人員到彭溪村考察種源,開始有組織地選育和推廣。至1995年止,全縣共育苗1560多萬株,種植5600多畝,初步形成規(guī)模。接著,白芽奇蘭積極參加各級評選,獲得了不少獎項,闖出一定的名頭。 白芽奇蘭的歷史大約30年,是茶中新貴,沒 乾隆年間 什么事。平和人大約為它的歷史太短而心虛,編造出一個民間傳說。只是,這樣對推出白芽奇蘭的兩個功臣何錦能與溫天海不大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