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司基本資料信息
|
產(chǎn)品名稱: | 桃膠 |
規(guī) 格: | 紙板桶 |
重 量: | 25KG |
產(chǎn) 地: | 進口 |
詳細: | 【拉丁名】Prunus persica(L.) Batsch, P.davidiana(Carr.)Franch. 【來源】為薔薇科植物桃或山桃等樹皮中分泌出來的樹脂。植物形態(tài)詳"桃仁"條。 【采集】夏季采收,用刀切割樹皮,待樹脂溢出后收集。水浸,洗去雜質(zhì),曬干。 【炮制方法】水浸,洗去雜質(zhì),曬干。 【古籍考證】出自《名醫(yī)別錄》?!毒V目》:"桃茂盛時,以刀割樹皮,久則膠溢出,采收,以?;覝^曝干用。"《本經(jīng)逢原》:桃樹上膠,最通津液,能治血淋,石淋。痘瘡黑陷,必勝膏用之。 【化學成分】樹膠的主要組成為半乳糖、鼠李糖、α-葡萄糖醛酸等。 【性味歸經(jīng)】《唐本草》: "味甘苦,平,無毒。"入大腸、膀胱經(jīng)。 【功用主治】治石淋,血淋,痢疾。 ?、佟秳e錄》:"主保中不饑,忍風寒。" ?、凇短票静荨罚?主下石淋,破血,中惡疰忤。" ?、邸毒V目》:"和血益氣,治下痢,止痛。" 【用法與用量】內(nèi)服:煎揚,0.5~1兩,或入丸、散。 【選方】①治石淋作痛:桃木膠如棗大,夏以冷水三合,冬以湯三合和服,日三服,當下石,石盡即止。(《古今錄驗方》) ?、谥窝埽菏?、木通、桃膠(炒作末)各半兩。上為細末。每服二錢,水一盞,煎至七分,通口服,食前。(《楊氏家藏方》桃膠散) ?、壑萎a(chǎn)后下痢赤白,里急后重疞痛:桃膠(焙干)、沉香、蒲黃(炒)各等分。為末。每服二錢,食前米飲下。(《婦人良方》) ?、苤翁摕嶙骺剩禾夷z如彈丸大,含之咽津。(《千金方》) ?、葜翁悄虿。禾夷z,用微溫水洗凈,放在小鍋內(nèi)煮食,隨便加些調(diào)味鹽類亦可(但不要加入甜味)。每次服一至二兩。(《草藥驗方交流集》) ?、拗委徴詈邳d,發(fā)搐危困:桃膠煎湯飲之。一方水熬成膏,溫酒調(diào)下,無時。(《小兒衛(wèi)生總微論方》桃膠湯) 【名家論述】《本經(jīng)逢原》:"桃樹上膠,最通津液,能治血淋,石淋。痘瘡黑陷,必勝膏用之。" 【動植物形態(tài)】 1.桃 落葉小喬木,高達3-8m。小枝綠色或半邊紅褐色,無毛。葉互生,在短枝上呈簇生狀;葉柄長1-2cm,通常有1至數(shù)枚腺體;葉片橢圓狀披針形至倒卵狀披針形,邊緣具細鋸齒,兩面無毛?;ㄍǔ紊?,生于葉開放,直徑約2.5-3.5cm,具短梗;萼片5,基部合生成短萼筒,無毛。葉柄長7-12mm,具腺點。花通常單生,直徑約2.5-3.5cm;具短梗;萼片5,基部合生成短萼筒,外被絨毛;花瓣5,倒卵形,粉紅色;罕為白色;雄蕊多數(shù),子房1室?;ㄖ氶L,柱頭小,圓頭狀。核果近球形,直徑5-7cm,表面有短絨毛;果肉白色或黃色;離核或粘核。種子1枚,扁卵狀心形?;ㄆ?-4月,果期6-7月。 2.山桃 落葉小喬木,高5-9m。葉互生;托葉早落;葉柄長1.5-3cm;葉片卵狀披針形,長4-8cm,寬2-3.5cm,花單生,萼片5,花瓣5,闊倒卵形,粉紅色至白色。核果近圓形,黃綠色,表面被黃褐色柔毛。果肉離核;核小,堅硬。種子1顆,棕紅色?;ㄆ?-4月。果期6-7月。 |
本公司供應桃膠質(zhì)量保證,歡迎咨詢洽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