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劉木清//周小麗出版社:
機械工業(yè)原價:33出版日期:2008-01-01ISBN:9787111218357字數(shù):印次:版次:2008-01-01第1版紙張: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本書對照明控制系統(tǒng)設計中各個部分:光源、燈具、核心硬件設計、通信設計及照明控制系統(tǒng)的執(zhí)行機構做了一個較為完整的介紹,使得讀者對照明控制系統(tǒng)設計各個環(huán)節(jié)有深入的了解。 本書主要介紹了各類光源(包括白熾燈、鹵鎢燈、熒光燈、高壓鈉燈、高壓汞燈、金屬鹵化物燈和LED等)的結構、類型、特性和應用,照明的視覺基礎,照明燈具的功能、分類和光學特性,照明設計的基礎知識,點照度計算和平均照度計算的基本方法;照明控制系統(tǒng)中常用的幾種微處理器(包括MCS-5l單片機、片上系統(tǒng)、FPGA和ARM處理器)的概況、原理、編程和在照明控制系統(tǒng)中的應用;照明控制系統(tǒng)的發(fā)展史和照明控制的策略,基于DAu的照明控制方式,無線網絡(Zigbee和IEEE802.15.4)在照明控制系統(tǒng)中的應用,電力載波通信技術的發(fā)展、技術特點和電力載波通信系統(tǒng)軟件、硬件設計要點;照明自動控制的一些基本執(zhí)行電路,包括照明自動控制的常用執(zhí)行元件繼電器、晶閘管及步進電動機,并介紹了可編程序控制器及其在照明自動控制中的應用;并簡要介紹了照明控制系統(tǒng)的主要產品及工程實例。 本書可作為大專院校建筑、光源與照明相關專業(yè)的研究生和本、??茖W生教材,也可以作為從事光源照明和建筑行業(yè)的工程師及照明控制系統(tǒng)愛好者的參考書。目錄 序前言第1篇 光源基礎第1章 輻射與光的產生 1.1 輻射過程 1.1.1 自發(fā)輻射 1.1.2 吸收 1.1.3 受激輻射 1.1.4 能級 1.1.5 包離 1.1.6 復合輻射 1.1.7 譜線放寬 1.1.8 更復雜系統(tǒng)的輻射 1.2 固體熱輻射 1.3 氣體放電輻射 1.4 光致發(fā)光 1.5 電致發(fā)光 1.6 光源分類 1.7 光源的性能參數(shù)第2章 熱輻射光源 2.1 白熾燈 2.1.1 白熾燈工作原理 2.1.2 白熾燈結構 2.1.3 白熾燈類型 2.1.4 白熾燈工作特性 2.2 鹵鎢燈 2.2.1 鹵鎢燈工作原理 2.2.2 鹵鎢燈類型和結構 2.2.3 鹵鎢燈特性 2.2.4 鹵鎢燈的應用第3章 氣體放電光源 3.1 氣體放電光源概述 3.2 熒光燈 3.2.1 熒光燈工作原理 3.2.2 熒光燈結構 3.2.3 熒光燈類型 3.2.4 熒光燈特性 3.2.5 熒光燈工作電路 3.2.6 熒光燈應用 3.3 高壓汞燈 3.3.1 高壓汞燈工作原理 3.3.2 高壓汞燈結構 3.3.3 高壓汞燈的類型及應用 3.3.4 高壓汞燈特性 3.4 高壓鈉燈 3.4.1 高壓鈉燈工作原理 3.4.2 高壓鈉燈結構 3.4.3 高壓鈉燈特性 3.4.4 高壓鈉燈的類型及應用 3.4.5 高壓鈉燈工作電路 3.5 金屬鹵化物燈 3.5.1 金屬鹵化物燈工作原理 3.5.2 金屬鹵化物燈結構 3.5.3 金屬鹵化物燈的類型及應用 3.5.4 金屬鹵化物燈特性 3.5.5 金屬鹵化物燈進展 3.6 其他氣體放電光源 3.6.1 低壓鈉燈 3.6.2 無極熒光燈 3.6.3 微波硫燈 3.7 各類光源性能的比較第4章 光源鎮(zhèn)流器和觸發(fā)器 4.1 電感鎮(zhèn)流器 4.1.1 確定節(jié)能型電感鎮(zhèn)流器的方法 4.1.2 節(jié)能型電感鎮(zhèn)流器應用狀況 4.2 電子鎮(zhèn)流器 4.2.1 電子鎮(zhèn)流器的組成 4.2.2 熒光燈電子鎮(zhèn)流器 4.2.3 HID燈電子鎮(zhèn)流器 4.3 觸發(fā)器 4.3.1 觸發(fā)器的構造、原理和特性 4.3.2 疊加發(fā)生式觸發(fā)器 4.3.3 兩端倍壓式單向脈沖觸發(fā)器 4.3.4 金屬鹵化物燈專用觸發(fā)器第5章 發(fā)光二極管 5.1 LED的發(fā)光機理 5.1.1 LED芯片 5.1.2 LED的光引出與封裝 5.1.3 LED的發(fā)光效率 5.1.4 LED的驅動 5.2 LED的性能與測試 5.2.1 LED的光電性能 5.2.2 LED的測試方法 5.2.3 LED的應用 第1篇參考文獻第2篇 燈具與照明基礎第6章 照明的視覺基礎 6.1 人眼的視覺 6.1.1 視覺的生理基礎 6.1.2 視覺特性 6.1.3 視覺功效 6.2 光度學基礎 6.2.1 基本光度量 6.2.2 光度學心理量 6.3 色度學基礎 6.3.1 顏色視覺 6.3.2 顏色的特性 6.3.3 表色系統(tǒng) 6.3.4 光源的色參數(shù)第7章 照明燈具 7.1 燈具的功能 7.1.1 控光作用 7.1.2 為光源提供電氣連接 7.1.3 對光源起保護作用 7.1.4 保證照明安全 7.1.5 裝飾美化環(huán)境 7.2 燈具的分類 7.2.1 按燈具光通量分布分類 7.2.2 按防塵、防固體異物和防水等級分類 7.2.3 按防觸電保護分類 7.2.4 按應用場所分類 7.2.5 按燈具的安裝方式分類 7.2.6 按燈具所使用的光源分類 7.2.7 按安裝面材料分類 7.3 燈具的光學特性 7.3.1 燈具的光度學數(shù)據(jù) 7.3.2 遮光角和眩光限制曲線 7.3.3 燈具效率和利用系數(shù)第8章 照明設計 8.1 照明設計的基本內容 8.1.1 照明光照設計 8.1.2 照明電氣設計 8.2 照明光環(huán)境的評價 8.2.1 影響照明光環(huán)境質量的因素 8.2.2 照明設計標準 8.3 照度計算基本方法 8.3.1 點光源直射照度的計算 8.3.2 線光源直射照度的計算 8.3.3 面光源照度的計算 8.3.4 從圓盤形光源產生的照度 8.3.5 從矩形面光源產生的照度 8.3.6 利用系數(shù)法 8.4 常用的照明計算軟件 8.4.1 DIALux軟件 8.4.2 AGl32軟件 8.4.3 LITESTAR軟件 8.4.4 LumenMicro和LumenDesigner軟件 8.4.5 Rcality軟件 第2篇參考文獻第3篇 照明控制系統(tǒng)核心元件第9章 微處理器概述 9.1 MCU的定義 9.2 MCU的發(fā)展 9.3 MCU在照明控制系統(tǒng)中的應用第10章 MCS-51單片機 10.1 單片機概述 10.1.1 單片機的發(fā)展歷史 10.1.2 常用的單片機系列 10.1.3 MCS-51單片機的特點 10.2 MCS-51單片機的結構及引腳 10.2.1 MCS-51單片機的內部結構 10.2.2 MCS-51的引腳功能 10.2.3 MCS-51的時序及相關概念 10.3 MCS-51單片機的主要組成部分 10.3.1 中央處理器 10.3.2 存儲器組織 10.3.3 并行I/O口 10.3.4 定時/計數(shù)器 10.3.5 MCS-51單片機的串行接口 10.4 MCS-51系列單片機指令系統(tǒng) 10.4.1 尋址方式 10.4.2 指令說明第11章 片上系統(tǒng) 11.1 SOC概述 11.1.1 SOC的特點 11.1.2 SOC發(fā)展現(xiàn)狀 11.2 C8051FXXX高速SOC單片機 11.2.1 C8051FXXX高速SOC單片機概述 11.2.2 C8051F02X系列MCU的主要特點 11.2.3 CIP-51內核 11.2.4 存儲器 11.2.5 JTAG調試和邊界掃描 11.2.6 可編程數(shù)字I/O和交叉開關 11.2.7 可編程計數(shù)器陣列 11.2.8 串行接口 11.2.9 12位模/數(shù)轉換器 11.2.10 8位模/數(shù)轉換器 11.2.11 比較器和DAC第12章 FPGA簡介 12.1 可編程邏輯器件的發(fā)展 12.2 FPGA概述 12.3 FPGA生產廠商及主要產品 12.3.1 Altera公司 12.3.2 Xilinx公司 12.3.3 Lattice公司第13章 ARM處理器簡介 13.1 ARM技術的應用領域及其特點 13.2 ARM體系結構的版本及命名方法 13.2.1 ARM體系結構的版本 13.2.2 ARM體系的變種 13.3 ARM處理器系列 13.3.1 ARM7系列 13.3.2 ARM9系列 13.3.3 ARM9E系列 13.3.4 ARMl0E系列 13.3.5 SecurCore系列 13.3.6 StrongARM微處理器系列 13.3.7 Xscale處理器 13.4 以ARM為核的單片機 13.5 ARM處理器模式 13.6 ARM微處理器結構 13.6.1 RISC體系結構 13.6.2 ARM微處理器的寄存器結構 13.6.3 ARM微處理器的指令結構 13.7 ARM微處理器的選型 第3篇參考文獻第4篇 照明控制數(shù)據(jù)通信第14章 網絡化照明控制系統(tǒng) 14.1 照明控制系統(tǒng)的發(fā)展歷程 14.1.1 照明控制系統(tǒng)的作用 14.1.2 照明控制系統(tǒng)的發(fā)展 14.1.3 功能照明的發(fā)展 14.2 照明控制系統(tǒng)的一般策略 14.2.1 控制系統(tǒng)的一般策略 14.2.2 分類場景照明要求 14.3 控制系統(tǒng)的一般組成方式 14.3.1 控制器和操作面板 14.3.2 調光鎮(zhèn)流器 14.3.3 傳感器 14.3.4 窗簾控制器 14.4 網絡化的照明控制系統(tǒng)第15章 基于DALI的照明控制方式 15.1 DALI的定義及系統(tǒng)架構 15.2 DALI控制器 15.2.l 鎮(zhèn)流器編址 15.2.2 DALI設備 15.3 DALI的軟件核心指令 15.4 DALI系統(tǒng)的優(yōu)缺點及適用范圍 15.5 DALI技術與模擬技術的比較第16章 無線網絡在照明控制系統(tǒng)中的應用 16.1 無線網絡在照明控制系統(tǒng)中的應用 16.2 ZigBee的涵義 16.3 ZigBee聯(lián)盟 16.3.1 ZigBee的廣泛應用 16.3.2 ZigBee技術的優(yōu)勢及運用 16.3.3 ZigBee在照明控制系統(tǒng)中的使用 16.3.4 ZigBee和現(xiàn)有移動網的比較 16.3.5 ZigBee和wLAN技術的比較 16.3.6 ZigBee和Bluetooth的比較 16.3.7 物理設備和網絡類型 16.3.8 網絡拓撲的形成過程 16.4 IEEE802.15.4網絡協(xié)議棧 16.4.1 IEEE802.15.4協(xié)議層次圖 16.4.2 物理層 16.4.3 MAC子層 16.4.4 網絡配置 16.4.5 網絡關聯(lián) 16.4.6 端點、接口、群集、屬性和配置文件 16.4.7 端點綁定 16.4.8 數(shù)據(jù)傳輸機制 16.5 協(xié)議棧架構 16.5.1 協(xié)議棧層 16.5.2 協(xié)議棧API 16.5.3 應用支持子層 16.5.4 網絡層 16.5.5 ZigBee設備對象 16.5.6 ZigBee設備配置層 16.5.7 介質訪問控制層 16.6 ZigBee硬件組成 16.7 與DALI燈光控制系統(tǒng)的對比第17章 電力線載波 17.1 電力載波通信技術介紹 17.1.1 電力載波技術基本原理 17.1.2 電力線載波技術的發(fā)展方向 17.2 電力載波通信信道特性分析 17.3 電力載波通信系統(tǒng)設計 第4篇參考文獻第5篇 實用照明自動控制技術第18章 照明自動控制常用執(zhí)行元件之一 晶閘管 18.1 晶閘管概述 18.1.1 晶閘管的結構 18.1.2 晶閘管的工作原理 18.1.3 晶閘管的陽極伏安特性 18.1.4 晶閘管的型號和主要技術參數(shù) 18.1.5 晶閘管使用中的保護問題 18.2 雙向晶閘管 18.3 其他硅類控制器件 18.3.1 雙基極二極管 18.3.2 雙向二極管 18.3.3 門極關斷(GTO)晶閘管 18.3.4 光控晶閘管第19章 照明自動控制中常用執(zhí)行元件之二 步進電動機 19.1 步進電動機的工作原理與結構 19.1.1 單三拍 19.1.2 六拍 19.1.3 雙三拍 19.2 步進電動機的驅動第20章 照明自動控制電路分析 20.1 光源通斷控制 20.2 光源輸出調節(jié)控制 20.2.1 電阻性負載光源的基本調光電路 20.2.2 電阻性負載光源的計算機控制調光 20.2.3 非阻性負載光源的調光概述 20.3 光源方向控制 20.4 霓虹燈控制技術 20.4.1 高壓跳機控制 20.4.2 滾筒控制 20.4.3 電子程序式霓虹燈控制器 20.4.4 電腦霓虹燈控制器第21章 可編程序控釗器在照明控制中的應用 21.1 可編程序控制器的主要功能及特點 21.1.1 PC的主要功能 21.1.2 PC的主要特點 21.2 可編程序控制器的結構和工作原理 21.2.1 可編程序控制器的結構 21.2.2 PC程序的工作原理 21.2.3 PC中的存儲區(qū) 21.3 可編程序控制器的分類 21.3.1 按照輸入輸出點數(shù)分類 21.3.2 按照結構分類 21.4 可編程序控制器的程序設計方法 21.4.1 編程語言概述 21.4.2 梯形圖的主要特點 第5篇參考文獻第6篇 照明控制系統(tǒng)主要產品及工程實例第22章 主要廠家產品介紹第23章 照明控制系統(tǒng)工程實例 23.1 工程實例1 23.2 工程實例2 23.3 工程實例3附錄 彩圖作者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