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像完成任務一樣的趕在年終之前發(fā)放了虛擬運營商的牌照,而且,第一批的名單顯然低于原來社會預期,具備實力的大鱷較少,雖然第二批據說很快就到,但虛擬運營商的出發(fā)就顯得有點凌亂。
虛擬運營商
各方面都認為,如果騰訊百度阿里巴巴360這樣的互聯(lián)網巨頭們稱為虛擬運營商,就會用互聯(lián)網基因攪動整個通信行業(yè)的池水,但這些公司好像都不太熱衷,特別是對運營商業(yè)務構成直接沖擊的騰訊更是早就宣稱并不會主動申請牌照。說起來也好理解,騰訊現在就是沒有牌照的運營商,而玩著OTT卻不受任何管理的境界多么的超脫,如果申請了虛擬運營商牌照,憑空多出一個婆婆就不劃算了。
虛擬運營商獲得了170號段,有人認為這個號段不如帶8的吉利,其實如此的號碼并無多大差異,初期會會用戶的心理造成一定影響,但長期看什么號碼都是一樣的,但移動互聯(lián)網的大發(fā)展已經在逐漸讓手機號碼失去魅力,這個時候虛擬運營商一頭扎進紅海,等于是從民國一下復辟回到了大清。
在社會媒體和公眾資本的眼中,電信運營商個個財大氣粗用戶眾多掙錢容易,但如果接觸深了才會知道,在任何國家,電信運營都是個苦差事,即便是運營公司能力超強的李嘉誠集團,和黃在各國市場上舉步維艱的艱難度日。
中國的民營經營在如此不30年中發(fā)展的順風順水且頗受照顧,多數民營資本的成長并非靠自己的聰明才智與辛勤耕耘,主要依賴制度紅利和資源掠奪起家的資本對高盈利率有著超出世界慣例的偏愛,注重長期效益和薄利多銷的電信行業(yè)其實對民營資本并無太大吸引力。運營商看似巨額的收入,背后卻是數以千億的前期投資與數十百萬員工的晝夜奮戰(zhàn)。
民營資本之所以看重電信運營,多數只是將其看作自己多增加的一份資源能力,短期看齊提升其資本市場融資能力和股價,長期可以游刃有余的借政策尋租謀取超額利益,說的實在的也只會是將虛擬運營的轉售業(yè)務搭配上自家的核心資源以便如虎添翼。
如果虛擬運營商是鯰魚,那可以激活中國電信運營市場的沉寂泥潭,但現在的中國電信市場是泥潭卻不沉寂,混戰(zhàn)已經深入到市區(qū)街道住宅鄉(xiāng)村田間地頭,這些遠遠不是民營經濟這個溫室中培育出來的虛擬運營商能承受。不管是傳統(tǒng)的渠道商還是電子商務公司,其規(guī)模和運營能力都很難與運營商們的經驗抗衡,如果虛擬運營商想當鯰魚,勢必會稱為運營商鱷魚的口中餐。
如果虛擬運營商是鯨魚,希望借助手中的牌照分食通信市場的大魚小蝦,但中國的通信市場的基礎業(yè)務已經飽和,新增手機用戶幾乎沒有市場空間,運營商們天天報告的新增用戶實際都是二手貨,如果虛擬運營商發(fā)放的手機卡變成了用戶手中的第N張,誰能保證這些卡會健康的存在,被濫用的風險極大。長期服務的通信市場容不得亂來,這并不同于社會上的一錘子買賣或玩命燒錢的電商,鯨魚并不好做。
虛擬運營商的出現對中國的通信運營商是絕對的好事,但如果虛擬運營商不能很好的進行自我定位,攜帶著社會上對通信運營的偏見進入這個領域,估計就會導致嚴重的負面后果。
在現階段,虛擬運營商既不要做鯰魚,也不要做鯨魚,還是先做好泥鰍,能夠搖搖晃晃的活下來才是大事。畢竟,虛擬運營商會達到數十家,大多數都會中途夭折,只有剩者才有資格與運營商分庭抗禮列土封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