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前在世界上,幾乎沒有可以哪種科技能夠像谷歌那樣面面俱到。一個簡單的搜索動作,就能夠讓你了解到周圍的世界,而且告訴你的信息比設想的還要多。但即便是全球最大的搜索引擎,強大如它,也有不足之處。其中最為明顯的是,沒有辦法用谷歌搜索出實體物品。
當然,你可以在谷歌搜索欄里中輸入“蘋果”,但是,你沒法“谷歌”出那顆放在你家廚房料理臺上的蘋果。你可以谷歌查詢你服用的藥品,但是卻無法谷歌出在你錢包最里面翻出的那片是什么藥丸。
需要有所改變了,德羅爾·沙龍(Dror Sharon)表示。沙龍是初創(chuàng)企業(yè)Consumer Physics的聯合創(chuàng)始人兼CEO,該初創(chuàng)企業(yè)位于以色列特拉維夫市,希望能夠利用一款名為Scio的設備來填補谷歌留下的空白。Scio是一款掃描器,大小與閃存類似,能夠判斷出食品和藥物等物體的分子結構。
舉個例子,該產品會發(fā)射出一道光束,你可以將照到一塊水果上。然后,這個設備會連接到與一款智能手機應用程序,并顯示出這塊水果的營養(yǎng)成分。Scio所采用的是近紅外光譜技術(near IR spectroscopy),該技術其實早已在科學環(huán)境得到應用,Consumer Physics所做的則是將該技術微型化,并讓其能夠更好地被消費者應用。這個看似不大的改進或擁有巨大的影響。
現如今,世界正處于互聯網連接設備的革命之巔。在那個不太遙遠的將來,那些人們穿戴在身上和遍布在家里個各種科技,將會比我們更了解我們的生活。從谷歌、耐克到健康智能設備制造商Jawbone和Fitbit等都在努力創(chuàng)造這樣的未來,但是,這個未來有一部分仍取決于我們是否有能力開發(fā)出更小且更節(jié)能的技術。而這就是Scio的切入點,該技術最令人興奮的部分并不是其在當下所擁有的能力。沒錯,將一束光照在蘋果上來了解其營養(yǎng)成分確實是雕蟲小技,這不能說明什么。事實上,沙龍及其團隊所研發(fā)的技術最令人激動的方面在于,該產品之上可以建立多少技術和應用程序。
“我們將為現實世界建立起全球最大的指紋數據中心,并為開發(fā)人員提供一個平臺,方便他們開發(fā)新應用。”沙龍表示。上月,Consumer Physics之所以在眾籌平臺Kickstarter舉行融資活動的原因正在于此,此前,該公司已從科斯拉創(chuàng)投公司(Khosla Ventures)等多家風險投資機構獲得投資。Consumer Physics的Kickstarter融資活動取得了巨大成功。在距離融資截至日還有33天時,Scio就已融資120萬美元,遠超其20萬美元的目標。沙龍表示,Kickstarter是“吸引制造商、技術高手及能夠將技術帶下一層次者”的一種方式。
連接以色列
1993年,沙龍在以色列的一個軍方招募基地與當時和他站在同一排的另一位創(chuàng)始人達米安·戈爾德林(Damian Goldring)相識。他們參加了相同的軍事項目,獲得了以色列理工學院(Technion – Israel Institute of Technology)辦法的工程學學位,而且他們在各自直接生涯的初期也保持著聯系。然而,直到2011年,他們在特拉維夫市的海邊相遇,那時起,他們便有了想一起成立公司的想法。
當時,沙龍在一家風險投資公司工作,而戈爾德林則從事智能手機攝像頭的技術開發(fā)工作。那時各自有工作的二人,都在尋求一個新的項目,而沙龍?zhí)岢隽艘粋€讓他困擾多年的問題,即,無法“查詢”現實世界中的物品。
得益于智能手機攝像頭產業(yè),人們將大量的時間和金錢投向光學技術微型化。沙龍和戈爾德林發(fā)現,他們能夠將那些出色的技術進步用于微型光譜儀的研發(fā),就像是世界各地的科學實驗室所使用的科學技術那樣。“我們都離開了原本不錯的工作。當時我們都有嗷嗷待哺的孩子要養(yǎng)活,但這就是我們要做的,于是我們便著手開始。”沙龍回憶道。
這兩位創(chuàng)始人召集了一批物理學家、工程師、數據科學家、視頻技術人員、光學設計專家等加入他們的隊伍。他們采用了一種精益初創(chuàng)企業(yè)方式進行原型設計,迅速推出新原型產品,去除老舊功能。最終產品將特定波長的光線照射于物品之上,引發(fā)原子震動,而反射回來的光線便附著了所照射物體的分子特征。然后,Scio應用程序會利用算法,將所獲取分子特征與數據庫內信息進行比對,從而為終端用戶提供目標物體的該產品的分子組成信息。該產品將于今年晚些時候向Kickstarter贊助者們發(fā)貨。
第一批獲取該產品的Kickstarter用戶將能夠利用Scio應用對植物、視頻和藥品等進行分析。不過,沙龍希望這一切只是個開始。該公司已經著手研發(fā)了自有應用開發(fā)工具,對于開發(fā)者們的研發(fā)成果,沙龍十分期待。他還表示,在不遠的將來,想要使用此類技術的人們或許不需要再購買Scio設備。“我相信,類似這樣的產品將植入智能手機、可穿戴設備及互聯網連接設備中。”沙龍說道。
萬物智能
沙龍認為,未來江湖出現更多的智能產品,比如能夠更準確檢測出食物是否變質的智能冰箱、能夠對藥品真假進行監(jiān)測的智能藥瓶、能夠檢測車胎氣壓的智能停車位等。他預計,在農業(yè)、石油化工業(yè)及化妝品等行業(yè)也將出現類似應用。不過,沙龍表示,Consumer Physics只不過是尋求該技術最佳使用方式的眾多企業(yè)之一。
“尋找合適的用例將十分重要。” 風險投資公司Physic Ventures的管理合伙人威廉·羅森茲維格(William Rosenzweig)說道,Physic Ventures是Consumer Physics的投資者之一。羅森茲維格表示,“讓我著迷并從中受到啟發(fā)的是,你有能力將這些想法眾包。現在,一個企業(yè)家能夠選擇在平臺上建立一個開放的氛圍,而且不需要凡事都親力親為。”
當然,并不是所有人都相信這項宏大的試驗能夠奏效。正如澳洲皇家墨爾本理工大學(RMIT University)應用科學學院的奧利弗·瓊斯(Oliver Jones)博士最近對科技網站CNET所說的,Consumer Physics有可能會“為了小巧而犧牲設備敏感度”。瓊斯博士表示,在關于Scio的預言中有太多的猜測,因為該產品必須要將每個物品的分子指紋圖與其數據庫中的信息一一進行比對。這就是說,其可能會跟據之前所看到的內容而略過一些信息,事實就是,其無法向用戶提供手中物品的準確分子分解信息。“我認為,該設備生成的光譜并非那么具體,這也是其所提供的結果信息不夠具體的原因。”瓊斯博士解釋道。
美國圣迭戈州立大學(San Diego State University)助理教授克里斯·哈里森(Chris Harrison)認為,Scio的另一個問題在于,其或許沒有將目標搜查物品的整體納入檢測范圍,或許近測量了光線所照射到的地方。不過,他表示,“我認為,根據他們的產品報價,如果該產品能夠實現他們所標榜的那些功能,這也是非常讓人驚訝的。”
沙龍表示,他希望Kickstarter首批用戶能夠告訴他還有哪些地方仍需改進。“我們要為真正的消費者和用戶開發(fā)這款產品。”他說道,“他們會得到這款產品。對于這款產品,他們要么喜歡,要么討厭。但是,我們還是會和他們進行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