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guī)格:19粒 16MM貨真價實,做工精細,保留著木質(zhì)原有亮麗的色彩,是收藏及家飾之精品.菩提子(是藏語bo-di-ci之果,并非指菩提樹之果實。)它產(chǎn)于雪山附近。其樹屬一年生草本,春天生苗,莖高三、四尺,葉如黍,開紅白花,呈穗狀;夏秋之間結(jié)實,圓而色白,有堅殼,如琺瑯質(zhì),俗用為念佛之數(shù)珠,故稱菩提子。其質(zhì)地堅硬,歷久不變,而且越用越光澤,新珠色淡黃,使用久,則色由淺變深,成為赤、黑色兼雜者,品質(zhì)甚高。白菩提根:為菩提根經(jīng)過打磨加工而成,有的潔白如雪,有的略呈淡黃,明潤悅目。本物為菩提系列中最有韌性的部分,代表強韌的生命力,有驅(qū)障避邪,延年益壽,消除病魔之意。佩帶此珠,既助修行,也可消災,還有觀賞價值。佛珠起源:以佛、道教為主要宗教的中國,戴手珠的習慣來自于佛教的念珠,念珠又稱作佛珠、數(shù)珠等,是人們在念佛時紀錄的工具。而念佛是修行佛道基本方法之一,掐算著捻念珠誦經(jīng)持咒念佛,就能生諸種功德,其最大的利益在于可讓人凝聚精神、方便修行。在中國民間即使不是佛教徒也有配戴佛珠的習慣,因為他們也相信手戴佛珠可保平安。古印遺風 佛珠的起源:佛珠,本稱念珠,是指以線來貫穿一定數(shù)目的珠粒,于念佛或持咒時,用以記數(shù)的隨身法具。佛珠的起源,通常來講是由于古印度人有纓珞鬘條纏身的風尚,沿襲至后世,遂逐漸演變成為佛珠。 保養(yǎng)注意:新請來的檀木佛珠或其它工藝品因其原木材毛孔(植物的水管通道)還張開未閉,所以忌用水洗,否則木材中的汁液就會流失,影響佛珠的色澤.經(jīng)一個時期的手磨后毛孔閉合,這時洗問題就不大了.而且手磨時間越長色澤越好.因為是開光法器,所以不能隨便亂放,更不能與味道粗濁的東西放在一起,這樣不僅易使佛珠污染,失去原有的清香,而且法器的靈性也會受影響,敬請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