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目前,科學家已經確認了大約900多顆系外行星的信號,疑似系外行星的信號數量達到數千顆。想要確定這些行星上的環(huán)境是否適于人類居住,還需要對這顆行星的軌道參數、大氣等進行深入調查。

用于估算系外行星質量的方法非常有限,比如視向速度法就是一種比較常用的方法,但該方法只能用于發(fā)現一些質量較大的系外行星,體積較小的行星則無能為力,那么,假如我們的“第二地球”真的存在于這些無法觀測的行星中,那將會是多么遺憾的損失。近日,麻省理工學院(MIT)的科學家發(fā)現,系外行星的光譜同樣可以揭示其質量等信息。
據悉,由于行星引力的存在,在其圍繞恒星公轉時會對恒星產生十分微弱的影響,科學家可以根據擺動的程度來估算出系外行星的質量,這就是視向速度法,但大家會發(fā)現該方法存在一個觀測下限:如果系外行星質量太小,對恒星產生的干擾不明顯,那么科學家就無法發(fā)現系外行星的存在。
利用光譜的話,當系外行星過境時,科學家就可以收集到這顆系外行星的光譜信號,其中包含了行星大氣成分、表面物質等信息,現在這個方法還可以用于計算系外行星的質量,反饋出關于系外行星的許多成長奧秘??茖W家認為行星的質量可以影響這顆行星幾乎所有的特征,比如板塊構造、內部熱液對流、磁場以及是否存在大氣等,因此我們也可以通過對系外行星大氣的分析反推出系外行星的質量,比如大氣溫度、密度等。
美國宇航局(NASA)未來數年內即將發(fā)射的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就可以通過更加精確的方法來研究系外行星,美國宇航局噴氣推進實驗室研究人員馬克?斯溫認為這項新的技術使得對系外行星的調查變得更加簡單。